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进口垄断近9成,国产辅助生殖器械市场如何破局
进口垄断近9成,国产辅助生殖器械市场如何破局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近几年,生育相关问题频频上热搜,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持续走低成为全民话题。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生育率降低是必然结果,对此国家出台多个政策措施来应对这个挑战,如“三孩政策”“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等,需要社会各方协调配合,是一项可预见的长期工作。 而让部分有生育意愿,但却受到不孕不育困扰的家庭顺利孕育新生儿显然更易推动。 2021年5月,《柳叶刀》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不孕不育率从1993年尚不足3%,已增至2020年的18%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有近4800万对的不孕不育夫妇。 对于这部分群体,临床上通常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在辅助生殖权威期刊《Reproductive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统计中,我国医生不孕不育治疗手段的选择比例,其中ART治疗占比高达52%,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分别为22%、9%。
01
、近9
成高值耗材进口垄断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卵子和精子)、合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所需的
被称为“辅助生殖器械”,主要有检测试剂、取卵针、冷冻液、导精管等。 据众成数科统计,截止到2022年4月30日,我国辅助生殖器械的有效注册产品数为185件,国产产品90件,进口产品95件。其中辅助生殖导管29件,辅助生殖穿刺取卵/取精针29件,辅助生殖微型工具39件,体外辅助生殖用液65件,辅助生殖专用仪器23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值耗材体外辅助生殖用液产品注册数方面,进口产品为56件,占比高达86%。 目前附加值及技术壁垒较低的二类产品如取卵针等,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壁垒较高的PGT试剂及胚胎培养液等仍然依赖进口,还基本未形成国产化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
院长徐丛剑在公开报道中表示,在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复苏试剂领域,目前国内甚至根本没有注册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相关产品的申报周期长,难度大。根据产品试验及注册规定,培养液等相关试剂及设备的自主研发报证,需要经历细胞和动物实验安全性研究,以及至少3家临床试验机构的报告。自检测到批件预计2-3年,且申报费用较高。因此该领域的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但要技术突破仍需要较长时间且很大程度依赖政策的支持。
02
、医保入局有望解决价格难题
目前我国辅助生殖器械不仅面临高端技术难题,在市场推广方面也仍然任重道远。 首先是价格的掣肘,以试管
为例,一个周期的费用在3-5万之间。根据《中国高龄不孕
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测算,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治疗周期成功活产,总价在9到15万之间,高昂的价格劝退了大部分的患者。 而要解决价格问题,一方面要把控全环节产品的国产化率,打破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另一方面则需医保入局。近年来多省市探索辅助生殖技术相关项目进入医保的可行性。北京成为全国率先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省级行政区。2021年9月,北京医保局将产前筛查纳入医保,2022年2月,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其中2项是人工授精,1项是二代试管婴儿,3项是三代试管婴儿,其余的为胚胎储存等项目,该政策已于3月26日正式落地实施。 虽然目前还未有其他省市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但北京市的举措表现出国家对于支持生育的力度及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为辅助生殖器械释放了巨大的利好。
03
、辅助生殖中心发展不明朗
此外,处于行业下游的辅助生殖中心的现状是否能满足行业发展也存在争议。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12月,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分别为536家及27家。 对此现状,一方面增加辅助生殖中心数量的呼声不断,另一方面是辅助生殖中心服务量出现明显下降。2020年国家卫健委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858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随着育龄妇女人数不断下降,全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量基本平稳,部分地区服务量呈现下降趋势,从供需情况看,现有辅助生殖机构已基本能够满足群众生殖
服务需求。因此辅助生殖中心的开放及准入相信会继续从严从紧。想要推动辅助生殖中心的准入机制改革仍然需要更加明确的市场信号。 我国辅助生殖器械领域被认为是黄金赛道,尤其是高值耗材领域,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政策依赖度高,随着生育意愿持续下降,市场增长趋势也势必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持续创新挖掘第二增长曲线!老百姓2021年营收超
|
下一篇:
国家药监局发布《各省医疗器械许可备案相关信
相关文章
官方回应全国疫情形势、“五一”防疫部署等热
2023-11-24
22省市肝功生化试剂集采即将开启!
2023-11-22
皮肤病化药TOP20出炉,18个品牌药店大卖过亿!
2023-11-23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2023-11-24
板蓝根价格“跌宕起伏”,减种后关注度高!
2023-11-25
十年来我国多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效
2023-11-22
随机文章
北京出台医疗救助惠民措施 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全
首个国产1.1类抗ED创新药展硬核实力!近百亿市场
内蒙古产量不小,桔梗行情如何?
国家药监局:2022年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下发
国产新冠特效药啥时候能用上?可作为预防性药
公开征求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
省增补品种明年7月全部清空!零售统筹支付“双
泌尿系统感染用药冲刺百亿市场 院内、药店中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
浙江县域就诊率达89.54%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不断缩
国家卫健委印发口腔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
国药、科兴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疫苗在国内获批
中国多地调整优化核酸查验 多措并举满足就医问
恒瑞医药97款1类新药霸屏 31个品种首家过评
近五年医药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增长
八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
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
全国医疗机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将出台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百奥泰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下一程,能否
确认!这类医用耗材全线降价
跨国医疗企业借进博平台快速“融入”中国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