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医药创新稳中求进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医药创新稳中求进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医药创新政策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港股“18A”上市新规及2019年上交所科创板的推出,极大丰富了生物医药投资退出渠道,快速推高了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热情。据艾昆纬统计分析,2021年生物医药整体融资额(一级市场+IPO)较2017年增长近3.5倍(医疗健康产业IPO融资变化情况详见图1)。但受到监管政策趋严、国际环境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自2021年四季度起,我国生物医药融资急剧放缓,生物医药企业一、二级市场表现持续低迷。那么,我国生物医药投资是否已见顶?未来五年投资前景如何? 从产业结构和临床需求来看,我国医药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新药研发与全球差距正逐步缩小,但靶点扎堆、适应症集中等问题仍然存在。艾昆纬认为,未来有两类本土药企值得关注:一是参与全球竞争的first-in-class类企业。这类企业锚定国际化定位,而短期内仍将曲折前行,未来将引领我国生物医药国际化发展及创新突破。二是我国优质me-better龙头企业。这类企业立足国内医药市场,短期以规模取胜,中长期逐步向创新转型。上述两类企业将是我国医药产业升级的主要贡献者。与此同时,外资药企不断将新药引入我国医药市场,在竞争加剧的同时,将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加速创新升级。未来五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生物医药发展空间广阔三方资金支持药品研发
近年来,我国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的推进速度及强度不断超出预期,其背后核心逻辑是鼓励创新,提高
和
质量,优化医保支出。医保控费常态化趋势已定,商业保险前景虽仍不甚明朗,我国医保支出已呈“腾笼换鸟”之势。 我国
市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艾昆纬数据显示,以生物药为例,过去十年,全球生物药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相较小分子药物,其市场份额显著提高。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虽然在2019年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但2020年在总体医药市场中占比仅14%,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比20%~40%的水平。 创新生物药主要集中在肿瘤、风湿免疫、糖尿病等治疗领域,目前我国肿瘤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长尤为迅速,年复合增长率超30%。对比美国,我国各个疾病领域中生物药销售占比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我国处方药销售升级换代的进程中,进口品种的地产化也将是一大趋势。
如能很好地承接技术转移,有效整合供应链,控制生产成本,确保销售平台有效覆盖,未来将获益匪浅。 据艾昆纬统计,2020年,我国新药研发投入高达190亿美元,占全球药物研发支出的10%,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增速也将远超全球平均增速(详见图2)。但从投入费用的金额看,中美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药品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三方面。近几年,政府研发投入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财政科技拨款有所回落。 艾昆纬分析发现,近几年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其中,2020年比2016年增长近4倍,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研发支出占总收入比例不足10%,也低于美国16%的平均水平。 资本市场投入热情一度高涨,近期进入观望阶段。在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的前提下,市场将逐渐趋于理性。医药市场产品为抗经济周期品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其他产业急剧收缩,资金流向生物医药,一、二级市场融资规模过去五年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币资金LP(为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资产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导,募资环境明显改善。
三大领域迅猛发展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据艾昆纬观察分析,近年来,我国医药研发投入资金主要流向肿瘤治疗新药研发、大分子生物药研发及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产业,大量资金的涌入促成了这些领域的迅猛发展。
肿瘤治疗新药研发
据艾昆纬统计分析,近10年来,全球药物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在研新药数量从2011年的不到3500种增长到2021年的近6000种,其中肿瘤治疗在研新药近2000种,是备受关注的研发热点。 聚焦我国新药研发情况,从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来看,我国创新药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肿瘤,与全球整体趋势相同。但由于人种、生活习惯的差异,我国居民疾病谱与欧美存在差异,符合我国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正在推动越来越多“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药物研发。
大分子生物药研发
生物药按照技术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抗、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和细胞/基因治疗等。 单抗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单抗靶点比较集中,预计未来两年会有更多不同靶点的生物药上市。在PD-1和VEGF领域,我国已上市的生物药数量领先于美国,但在其他热门靶点与美国仍有差距。 双抗、ADC 近年来,国内企业正通过引进技术或调整已有技术,构建差异化研发平台。国内双抗及ADC药物研发进程加速,大量研发管线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未来3~5年有望迎来集中上市。例如,荣昌生物HER2-ADC药物RC48已于2021年6月在我国获批上市,云顶新耀Trop2 ADC药物也已开展上市申报。在靶点布局方面,除了主流的HER2、Tr op2外,众多新兴靶点成为新药研发对象。 GCT(基因/细胞疗法) 我国企业在全球GCT研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家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也在我国积极布局GCT药物研发。2021年2月28日,金斯瑞生物旗下传奇生物的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产品Cil t a-cel正式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首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我国自主开发的CAR-T细胞疗法产品。
CDMO
产业
伴随着创新药的迅猛增多,CDMO产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我国CDMO产业正加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艾昆纬数据显示,目前,我国CDMO市场主要由小分子药物占据,占比约80%;生物制剂以及基因/细胞疗法CDMO将保持25%~30%左右的高速增长,未来比例有望提升。 CDMO产业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完善的化工体系和低成本工程师红利、产业链优势以及技术的快速升级。具体而言,小分子CDMO受益于成本优势,全球药品CDMO向我国转移,工艺开发拓展升级及潜在药厂地产化需求,推动我国CDMO产业发展。大分子CDMO产业发展驱动力来自于大分子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加速,以及海外技术
回国带来工程师红利。GCT CDMO产业发展受益于新治疗领域的兴起和GCT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本土临床需求利好,以及企业关注“根植中国服务中国”需求。
多因素趋动行业升级分化回归创新本源是发展方向
未来,来自政府、企业、资本市场的资金将持续投入创新药的研发。资金将更多地向已证明自身研发、注册及商业化实力的企业聚拢,马太效应将加大。 从政府端看,生命科学领域在未来五年内仍将是我国鼓励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为提升国际竞争力,解决“卡脖子”难题,我国政府部门对生物医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将保持稳定,主要用于基础研究或产业引导。 从企业端看,随着医保控费常态化,未来市场竞争将加剧。创新药收益不及预期的潜在风险,将影响企业自有资金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和方向。传统龙头药企将充分利用现有产品稳定现金流及销售平台,快速实现me-better产品商业化变现,稳中前行,逐步向创新药转型。而研发导向型企业随着研发效率和实力的提升,将会持续投入first-in-class产品的研发,积极参与本土及国际市场角逐。 在资本市场方面,中长期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海外资本都将因潜在的巨大市场看好我国生物医药公司。从短期来看,受经济摩擦影响,美元基金投资或将更为谨慎。由于预期收益率的下降,市场将逐渐回归理性,整体资金投入或向头部标的集中。 总体而言,随着医改深化、新药研发加速迭代、海外专业人才回流、资本支持充足,“十四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将持续升级并分化。一方面,针对我国市场的临床需求,具有超强渠道优势、一体化供应链及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将通过产品引入及国产替代,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百亿俱乐部企业将强者愈强;另一方面,“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中国创新药企需要从“泛泛创新1.0”向“精选优质创新2.0”迈进,在逐步完善的生物医药研发生态里,寻求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在竞争加剧的当下,回归创新本源、推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创新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医药创新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艾昆纬供稿)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云南红花产新,价格持续下滑!
|
下一篇:
“出海”势不可挡 展望中国生命科学上游国际化
相关文章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来袭!院内市场或迎
2023-11-17
整体行情震荡上行,2022年这些中药材品种涨价!
2023-11-23
网售处方药迎风口:电子处方中心建设提速!
2023-11-20
5种全球首批 2022年第一季度PMDA获批新药速览
2023-11-22
耐药性引需求大缺口:病毒性肝炎新药青黄不接
2023-11-22
中医药按病种付费加速推进!院内市场洗牌!
2023-11-19
随机文章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要结束了?5年内要实现转向!
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将迎来大修 立法鼓励药品创
冲刺国产第2家 豪森药业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报
18省新冠检测试剂集采,填报全国最低价
迈瑞公布66亿利润成因,剧透下一步战略
河北省药监发文,取消药店距离及面积限制
各方专家呼吁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效能
超$100亿抗凝药!华海拿下ANDA
小品种萹蓄未被冷落,连续两年价格上涨!
山东药企拿下7大重磅品种!10个新品在路上
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进展:344个药品通过初步审查
卫健委发文 全国新增441家标准县医院!
健友股份今年第10个ANDA获批 涉及9个产品均为注射
41种药品采购成功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
三部门:对部分进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免征进口
苑东生物抢食12亿大品种 口服液体剂剑指国产第
新增754家!北京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再扩容
恒瑞、豪森…大丰收 拿下24款抗肿瘤1类新药
统一医保用药范围 “腾笼”让位新药好药
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哪些调整?官方详解
国家卫生健康委:67个新增谈判药品在定点医药机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