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本土CRO/CDMO企业的增长动力在哪?
本土CRO/CDMO企业的增长动力在哪?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近日,我国部分CRO/CDMO领域企业已开始陆续公布2021年业绩,包括本土巨头“药明”系在列。在过去的一两年里,CRO/CDMO企业在股市江湖经历了戏剧性的风云变化,海水火焰、涨跌浮沉。出天际与下神坛,唱衰与喝彩,在CRO“股战”中,也不乏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之事。但恰恰是这些真实而强烈的反响,体现了这一行业的受关注程度。本文梳理了部分本土已披露的CRO/CDMO企业2021年业绩情况,客观理性地剖析这些企业2021年的运营状况、业务能力及增长动力等相关情况。“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CRO/CDMO领域里,过去哪家企业体现了“足智多谋”?哪家又将脱颖而出?
营收增长均逾30%
,海外业务市场大
本文梳理了部分本土已披露的CRO/CDMO企业2021年业绩情况,数据来源年报或业绩快报。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发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约229.02亿元,同比增加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50.97亿元,同比增加72.19%,营收、净利双双实现新突破。这是公司自2018在A股和H股上市后,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较2018年96.14亿元翻番;净利首次突破50亿元,是2018年22.61亿元的2.2倍多。 从业务方面看,五大业务板块中,除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略有下降外,药明康德其他均板块均实现稳增长。其中,化学业务实现收入140.87亿元,同比增长46.93%,测试业务实现收入45.25亿元,同比增长38.03%,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19.85亿元,同比增长30.05%,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实现收入10.26亿元,同比下降2.79%,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实现收入12.51亿元,同比增长17.47%。可以看出,化学业务依然是其业绩“顶流”,得益于公司在2021年完成了超过31万个新化合物合成,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而针对国内新药研发服务业务,药明康德预计2022年收入将会下降。究其原因,其委婉地解释称,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业务将在2022年迭代升级,以满足客户对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也许是CDE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新政开始兑现。药明康德称,2022年将是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发展的转折之年,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概念股陷入低谷期,各CRO公司对医药股份、股权、基金的投资汇报承压,2022年有望有新的突破。 从市场看,2021年度,国际市场是药明康德“主战场”。其中,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21.46亿元,同比增长37.1%;来自欧洲客户收入37.19亿元,同比增长40.3%;来自中国客户收入58.02亿元,同比增长40.0%;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40.7%。作为本土巨无霸,药明康德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及时通过全球联动,保障业务连续性。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球31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5,700家活跃客户提供服务。
药明生物:
药明生物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2.90亿元,同比增长83.3%;净利润35.09亿元,同比增长110.9%。 从业务方面看,公司称有几大因素驱动了公司2021年的业绩增长:一是生产业务收益取得显著增长;二是新增非新冠综合项目带动收益及市场份额提升;三是执行现有及新增新冠项目带来的订单;四是贯彻“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新增更多临床后期项目,提升近期收益;五是产能利用率和运营效率提升。 从市场方面看,药明生物的营收也主要来自国际市场,且在欧洲市场上增势强劲。数据显示,营收北美占比50.8%,同比增长110.9%;欧洲占比22.1%,同比大增409.7%;中国占比24.4%,同比增长2%,其他区域占比2.7%,同比增长23.2%。同为“药明”系,药明生物把目标也瞄准全球,目前公司已经与全球20大制药企业开展合作。 此外,药明生物此前旗下两家公司被列入美国商务部“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List)之事也有望尽快得到解决。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在近日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透露,目前美国商务部已初步同意其在中国的机构对接两个被列入清单的实体公司现场检查事宜,等中美商务部敲定检查日期完成现场检查后,此事有望提上日程,尽早消除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博腾股份:
博腾股份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5亿元,同比增长50%,收入规模创历史新高;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61%。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贡献主要来自核心业务板块原料药CDM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9亿元,同比增长51%。制剂CDMO业务,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实现营业收入2,016万元。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8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97%。 从客户所在地域看,欧洲市场作为公司第一大市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第二、三大市场分别为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大幅增长71%和110%。随着客户管线、产品管线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以及研发技术能力和产品交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公司面向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总体业务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这也是自2018年深入推进CDMO端到端一站式服务平台战略转型、进入业绩拐点后,公司取得的连续第三年业绩高增长。
康龙化成:
康龙化成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4.44亿元,同比增长45.0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41.68%。公司业务按照主营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四大服务板块。 在市场方面,康龙化成的2021年的主要收入来自北美市场,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64.20%,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占15.63%,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占17.13%,来自其他地区客户的收入占3.04%。,公司约90%的收入来自包括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在内的的客户,其中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的客户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97%。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客户群,于2021年引入了超过800家新客户。
泰格医药:
泰格医药2021年公司在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52.14亿元,同比增长63.3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8.74亿元,同比增长64.26%。泰格医药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为全球医药和
创新
提供全面而综合的临床研究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等。
美迪西:
美迪西业绩快报快报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为11.67亿元,同比增长75.27%;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117.93%。报告期内,受益于国家对医药产业政策鼓励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制药企业对创新药物研发投入的持续提升,公司在优化业务结构的同时,紧紧把握临床前CRO市场的发展机遇,客户开拓能力和订单承接能力同步提升。
昭衍新药:
据昭衍新药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为15.17亿元,同比增长40.99%;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76.83%。昭衍新药表示,公司始终强化技术创新,率先建立了行业创新型药物评价技术平台并规范化。持续加强对创新型药物、新技术平台原始创新的研发支持,深得创新型研发企业信赖,全年新签订单超28亿元,截止报告期末,在手订单超29亿元。 其他CRO/CDMO企业也将陆续披露业绩,后续跟踪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CRO/CDMO
企业的增长动力
中国早期的一批CRO/CDMO企业是受国外制药企业的影响而被带动成长起来的,虽然起步晚,但却发展迅速。根据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1年的39.4%提升至2026年的49.9%,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1年的43.0%提升至2026年的52.7%。 近两年本土CRO/CDMO企业纷纷拔地而起,强势来袭。CRO/CDMO企业能快速成长起来,除了本身降本增效的角色定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的持续扩容、国内医药新政对创新的扶持、中国本土医药创新能力的增强等因素。 降本增效的角色定位:在研发成本增加和专利悬崖的双重压力下,同时受到自身研发人才限制的影响,药企逐步倾向于选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以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此外,CRO/CDMO企业还能提升公司研发效率,分担研发风险,这些角色定位为CRO/CDMO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医药市场的扩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进展,慢性病患者群体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国对于医疗卫生总投入的增加,全球和中国的医药市场会持续发展,进而带动了医药研发和生产投入的持续增加。未来全球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市场规模和中国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市场规模均有望保持良好增长,进一步为CRO/CDMO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政策因素:中国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我国
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
、创新药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将带动国内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本土
创新能力增强:一是制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扩大CRO/CDMO需求,如新兴Biotech的崛起带动创新药研发结构变化,促进CDMO市场需求增长;二是CRO/CDMO的创新能力增强提高外包服务的供给质量,如以“药明”系为代表的CRO/CDMO企业不断扩大优质业务,需求拉动供给,供给促进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
|
下一篇:
18省新冠检测试剂集采,填报全国最低价
相关文章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来袭!院内市场或迎
2023-11-17
中医药按病种付费加速推进!院内市场洗牌!
2023-11-19
网售处方药迎风口:电子处方中心建设提速!
2023-11-20
5种全球首批 2022年第一季度PMDA获批新药速览
2023-11-22
耐药性引需求大缺口:病毒性肝炎新药青黄不接
2023-11-22
整体行情震荡上行,2022年这些中药材品种涨价!
2023-11-23
随机文章
健友股份今年第10个ANDA获批 涉及9个产品均为注射
国家卫生健康委:67个新增谈判药品在定点医药机
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要结束了?5年内要实现转向!
迈瑞公布66亿利润成因,剧透下一步战略
冲刺国产第2家 豪森药业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报
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进展:344个药品通过初步审查
苑东生物抢食12亿大品种 口服液体剂剑指国产第
河北省药监发文,取消药店距离及面积限制
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
统一医保用药范围 “腾笼”让位新药好药
三部门:对部分进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免征进口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将迎来大修 立法鼓励药品创
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哪些调整?官方详解
18省新冠检测试剂集采,填报全国最低价
小品种萹蓄未被冷落,连续两年价格上涨!
41种药品采购成功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
各方专家呼吁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效能
超$100亿抗凝药!华海拿下ANDA
卫健委发文 全国新增441家标准县医院!
新增754家!北京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再扩容
恒瑞、豪森…大丰收 拿下24款抗肿瘤1类新药
山东药企拿下7大重磅品种!10个新品在路上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